少年游·草
【宋】高观国春chūn平风fēnɡ平吹chuī平碧bì仄,春chūn平云yún平映yìnɡ仄绿lǜ仄,晓xiǎo通梦mènɡ仄入rù仄芳fānɡ平裀yīn平韵。
软ruǎn仄衬chèn仄飞fēi平花huā平,远yuǎn仄连lián平流liú通水shuǐ仄,一yí通望wànɡ仄隔ɡé仄香xiānɡ平尘chén平韵。
萋qī仄萋qī仄多duō平少shǎo仄江jiānɡ平南nán平恨hèn仄,翻fān平忆yì仄翠cuì仄罗luó平裙qún平韵。
冷lěnɡ仄落luò仄闲xián平门mén平,凄qī平迷mí平古ɡǔ通道dào仄,烟yān通雨yǔ仄正zhènɡ仄愁chóu平人rén平韵。
韵脚:【上阙】裀『十一真平声』、尘『十一真平声』,平韵;
【下阙】裙『十二文平声』、人『十一真平声』,平韵。
【格律说明】平:填平声字(阴平(第一声)、阳平(第二声));仄:填仄声字(上、去或入声:上声(第三声)、去声(第四声));通:可平可仄。标红色为古今声调不同。
图片
图片
赏析
“春风吹碧,春云映绿,晓梦入芳裀”,词的开篇,高观国以极具画面感和动态感的笔触,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。“春风吹碧”,一个 “吹” 字,赋予春风以灵动的生命力,仿佛春风是一位神奇的画师,轻轻一挥,便将大地染成了碧绿的颜色。这里的 “碧”,不仅是对春草颜色的描绘,更是对春天生机与活力的象征,让人感受到春天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。“春云映绿”,则从天空的角度进一步渲染春草的绿意。春云低垂,与地上的绿草相互映衬,天地间一片葱茏,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。“晓梦入芳裀”,将读者的视角从宏观的景色引入到微观的梦境之中。“芳裀”,即芳草铺成的地毯,词人在清晨的梦境中踏入这片芳草之地,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,这里的 “梦”,既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,又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了伏笔。
“软衬飞花,远连流水,一望隔香尘”,词人继续对春草进行细致的描绘。“软衬飞花”,写出了春草的柔软与细腻,它轻柔地托着飘落的花瓣,仿佛是一位温柔的守护者,展现出一种婉约之美。“远连流水”,则将春草的视野延伸到远方,春草与流水相连,形成了一幅悠远、开阔的画面,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。“一望隔香尘”,“香尘” 在这里既可以理解为女子行走时扬起的带有香气的尘土,也可以象征着繁华热闹的世界。而春草一望无际,仿佛将词人与那个繁华的世界隔开,暗示着词人内心与外界的疏离感,也为下文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。
“萋萋多少江南恨,翻忆翠罗裙”,词的下阕,词人的情感陡然转变,从对春草的描绘转入到对情感的抒发。“萋萋”,形容春草长得茂盛的样子,在古典诗词中,“萋萋芳草” 常常与离别、思念、愁绪等情感联系在一起。在这里,高观国用 “萋萋” 来形容春草,实则是借春草的茂盛来表达自己心中难以排解的 “江南恨”。这 “恨” 究竟为何?或许是对江南故土的思念,或许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,又或许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紧接着,“翻忆翠罗裙” 一句,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。“翠罗裙”,在这里代指一位女子,词人在看到萋萋芳草时,不禁回忆起那位身着翠罗裙的女子,她或许是词人的恋人,或许是友人,亦或是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。这一回忆,使得 “江南恨” 有了具体的指向,也让词中的情感更加真挚、深沉。
“冷落闲门,凄迷古道,烟雨正愁人”,词人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画面来烘托自己的愁绪。“冷落闲门”,写出了居所的冷清与寂寥,门庭冷落,无人问津,暗示着词人孤独的处境。“凄迷古道”,古道上弥漫着凄迷的雾气,给人一种迷茫、无助的感觉,仿佛词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。而 “烟雨正愁人”,烟雨纷纷扬扬地下着,更加增添了愁绪的浓重。在这里,“冷落闲门”“凄迷古道”“烟雨” 等意象相互交织,共同营造出一种压抑、凄凉的氛围,将词人内心的愁绪推向了高潮,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的孤独与无奈。
在中国古典诗词中,“草” 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的意象,它承载着历代文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思。从《诗经》中的 “野有蔓草,零露漙兮。有美一人,清扬婉兮”,以草起兴,表达爱情的美好;到白居易的 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,借草的顽强生命力,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与对坚韧精神的歌颂;再到李煜的 “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”,以草喻愁,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断。高观国在《少年游・草》中对 “草” 意象的运用,既继承了前人的文化传统,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艺术创造。
他笔下的春草,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,更是情感的载体。通过对春草的生长环境、形态特点等方面的细致描写,将自己的思念、愁绪、孤独等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。例如,“萋萋多少江南恨”,直接将春草与 “恨” 联系在一起,使春草成为了情感的象征;“软衬飞花,远连流水”,则通过春草与飞花、流水的相互映衬,营造出一种婉约、悠远的意境,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。这种对 “草” 意象的创新运用,使得高观国的《少年游・草》在众多咏草诗词中脱颖而出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《少年游・草》在艺术手法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高超境界。上阕以写景为主,词人通过对春风、春云、飞花、流水等景物的描绘,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,同时也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础。下阕则以抒情为主,词人将自己的 “江南恨”“愁绪” 等情感融入到对 “冷落闲门”“凄迷古道”“烟雨” 等景物的描写之中,使景与情相互交融,浑然一体。
在语言运用上,高观国的词作也独具特色。他的用词精准而富有表现力,如 “吹碧”“映绿”“软衬” 等词语,生动地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;“萋萋”“冷落”“凄迷” 等叠词的运用,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与音乐性,同时也更好地烘托出了词中的情感氛围。整首词的语言清新自然,不事雕琢,却又能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此外,词的结构也十分严谨。上阕从整体到局部,先描绘宏观的春日景象,再细致刻画春草的形态;下阕则从情感的抒发入手,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愁绪,层层递进,条理清晰。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,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流畅、自然,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